第12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珠海航展)6日在廣東珠海開幕,本屆展品結構首次實現(xiàn)了“陸、海、空、天、電”全覆蓋,國產(chǎn)大飛機家族和長征系列火箭集體亮相,世界“百強”航空航天企業(yè)參展比例大幅度提高。
“國之重器”跨入“20”時代
“以殲-20戰(zhàn)機為代表的‘國之重器’已闊步邁入‘20’時代,中國空軍戰(zhàn)略轉型開啟‘加速跑’。”當天在珠海舉行的空軍專場新聞發(fā)布會上,殲-20總設計師、首飛試飛員及首支列裝的作戰(zhàn)部隊指揮員一致表示。
“這次飛行展示,殲-20戰(zhàn)機完成了雙機低空盤旋、上升轉彎、單機加力盤旋、戰(zhàn)斗轉彎、單機大仰角拉起等飛行動作,充分展示了殲-20戰(zhàn)機良好的操控性能和優(yōu)異的作戰(zhàn)性能,也展示了殲-20飛行員精湛的飛行技術水平。”空軍某基地司令員張偉林說。
“奔月”火箭可垂直起降重復使用
我國已啟動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研制工作,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將按照載人飛行的最高安全標準進行設計,在近期可以用于載人月球探測工程中的環(huán)月、繞月等演示驗證任務,未來還可以和長征九號運載火箭組合使用建立月球基地。新一代載人火箭起飛重量約2000噸,可以將25噸有效載荷直接送入奔月軌道,或者將70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還可以與多種模塊組合使用,形成近地軌道40噸至70噸,地球同步軌道10噸至32噸的系列化型譜,并且采用多臺發(fā)動機并聯(lián)布局可以實現(xiàn)垂直起降重復使用。
新一代載人飛船采用返回艙與服務艙兩艙構型,全長約9米,最大發(fā)射重量23噸,可適應近地軌道飛行、載人月球探測和載人深空探測等多種任務。
“天宮”2022年前后完成在軌建造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研制的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首次對外公開展出。按照計劃,我國空間站將于2022年前后完成在軌建造。
中國空間站命名為“天宮”,基本構型包括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每個艙段規(guī)模為20噸級。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由載人飛船提供乘員運輸,由貨運飛船提供補給支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工程師介紹,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三艙組合體質量約66噸,額定乘員3人,乘員輪換期間短期可達6人,具備10多噸載荷設備的安裝和支持能力。設計壽命不小于10年,具有通過維護維修延長使用壽命的能力,并具備一定擴展能力。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預計2020年首飛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項目負責人宋征宇披露,為滿足商業(yè)航天發(fā)展需要,我國將研發(fā)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目前該型火箭已進入初樣研制階段,預計在2020年實施首飛。
長征八號將有望填補我國太陽同步軌道3噸至4.5噸運載能力的空白,并兼顧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fā)射能力,具有發(fā)射成本適中、發(fā)射周期更短、適應多個航天發(fā)射場條件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