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日期:2012-05-14
信息來源:
五三慘案后人參加紀念活動
新聞媒體采訪五三慘案紀念活動
蔡今任及其兒子、孫子參加蔡公時紀念館開館儀式
蔡今任蔡今明參加蔡公時紀念館開館儀式
蔡今任(右一)、蔡今明(左一)和蔡公期(左二)接受濟南電視臺專訪
五月三日的濟南,春已縱深,鮮花盛開,美麗醉人;濟南的“五月三日”,警笛齊鳴,撫故追思,驚警后人。
2012年5月3日是濟南“五三慘案”84周年紀念日,也是蔡公時烈士在濟南殉難84周年紀念日。
1928年5月3日,濟南發(fā)生了震驚中外的“五三慘案”,蔡公時先生與山東外交公署十余人在此英勇遇難。蔡公時先生是現(xiàn)代中國第一位抗日烈士,外交官持節(jié)被戕,乃亙古未有;其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忠貞的職業(yè)操守為億萬中華兒女所敬仰,李烈鈞的題詞稱贊他為“外交史上第一人”,馮玉祥為他題詞“誓雪國恥”。
2012年5月3日,蔡公時烈士的兒子、女兒、孫子、重孫都來到濟南慘案紀念堂前。住在臺灣的蔡今任老人是蔡公時烈士的兒子,當年父親犧牲時年僅6歲的蔡今任,如今已是91歲高齡的耋耄老人。他特地帶著兒女和孫子從臺灣趕到濟南,緬懷親人先烈。紀念儀式開始前,91歲高齡的蔡今任老人在大兒子蔡亢生的攙扶下,來到紀念堂,當場捐贈了五三慘案的相關(guān)史料。
儀式上,從福建福州趕來的李宏夫婦將珍藏近40年的蔡公時遺墨捐贈給趵突泉公園“五三紀念園”。這份手跡封面已發(fā)黃,頁腳處也有殘損。李宏介紹,手跡內(nèi)容為詩歌《秋興八首》和《錄黃花崗》,字體是行書草書。手跡最初的收藏者是與蔡公時共事多年的馬光波先生。馬光波與李宏的外祖父是好友,自己并無子女,晚年就把這份手跡傳給李宏。“濟南是蔡公時先生的殉難地,它應(yīng)該屬于這里”,李宏說,“今天不僅完成了心愿,也圓了馬先生的遺愿,希望后人不要忘記這段歷史。”
在五三紀念碑前,幾位殘疾人或拄著拐杖,或挪著馬扎,一步一步挪向紀念碑,向先烈獻花。他們是菏澤市殘疾人雷鋒擦鞋班的成員,平時在泉城廣場為市民服務(wù)。“我們不僅要記住慘案、緬懷英烈,還要一代代傳下去。”成員張瑞來說。“勿忘國恥,振興中華”……雄壯的口號聲中,山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的學生在紀念碑前拉開簽字橫幅,向來往市民發(fā)放介紹“五三慘案”的傳單和印有“銘記五三”的臂貼。組織者亓華琛說,“我們要銘記那段屈辱歷史,展現(xiàn)大學生的愛國熱情。”“老濟南”靖樹華在紀念碑前慷慨激昂地講起那段歷史。老人已經(jīng)連續(xù)6年義務(wù)為過往市民講解“五三慘案”的歷史,“我要讓大家都記住這段歷史,讓民族精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靖樹華說。
為了緬懷先烈,紀念“五三慘案”,濟南市文物局對蔡公時烈士殉難地(原國民政府駐山東特派員辦事處舊址)進行了維修保護,將其打造成“蔡公時紀念館”。濟南市博物館精心組織了館內(nèi)的陳列展覽,展覽以“五三慘案”和蔡公時先生事跡為主題,通過展示實物、雕塑以及展品解讀資料等,再現(xiàn)了蔡公時追求革命、誓死捍衛(wèi)國家和民族的光輝一生。
位于槐蔭區(qū)經(jīng)四路370號的蔡公時紀念館在烈士殉國的這一天正式開放。上午9:30,在紀念館二樓的蔡公時半身銅像前,蔡氏后人及其他烈士后人舉行了小型的追悼儀式。蔡公時的女兒蔡今明與時任山東外交公署參議的張鴻漸烈士的女兒由于年事已高,腿腳不方便,坐在輪椅上被眾人抬到二樓聆聽。在主持人作完“五三慘案”及蔡公時遇害的簡單陳述后,專程從北京趕來的蔡公時堂弟、90歲高齡的蔡公期老人發(fā)言。他表示,能夠在堂兄遇難的地方建立紀念館,是他一直以來期盼的,今天終于得以實現(xiàn),很多往事也隨之涌上心頭。雖然堂兄在世時自己年齡尚小,但是年幼的他卻從母親那里聽到了很多關(guān)于堂哥的故事,從小便立志以堂兄為榜樣,蔡公時的事跡所產(chǎn)生的影響貫穿了他的一生。在講話過程中,因為十分激動,老人嘴角一直顫顫巍巍,但他仍然堅持用盡量大的聲音讓全場人都能聽到。
隨后,蔡公時的兒子蔡今任,拄著拐杖走到了銅像前。他說:“今天我兄妹等親友受邀參加開館典禮,在感謝各位精心規(guī)劃及辛勤改建的有功人員之余,內(nèi)心仍然難免感到十分悲痛。因為敬愛的父親蔡公時和他的部署同僚,84年前就是在此地殉難,如今能在此地建館紀念,我們做兒女的當然感到欣慰。” 84年漫長的時間并沒有撫平老人心頭的創(chuàng)傷,在講述那場慘案的經(jīng)過時,老人忍不住有些哽咽。蔡今任為紀念館捐獻了一批珍貴的資料,其中有一本《潯陽忠績》,是蔡公時殉難六十周年的紀念???,里面有蔡公時先生的不少墨跡,還有一張他子孫滿堂的照片。另外還有一些影印資料,如蔡公時早年在廈門的結(jié)婚照、當年李烈鈞將軍所提“外交史上第一人”,以及其他名人的題詞。還有美國《僑報》一篇《蔡公時之女認親記》,加上有一篇《兄妹重逢記》,這兩篇散文都是記述蔡今任兄妹自幼離散,后在江西九江家鄉(xiāng)重逢團圓的故事。對于年輕人,蔡今任緩緩講出16個字:“居安思危、毋忘國恥、發(fā)憤圖強、振興中華”。
追悼會后,許多現(xiàn)場市民跟蔡今任的大兒子蔡亢生攀談起來。蔡亢生向大家介紹說,他今年已經(jīng)65歲,出生于上海,隨后跟隨父母定居臺灣,這次來到濟南是他時隔62年后重回大陸,心情十分激動。從小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他就以自己是烈士子女而感到驕傲,祖父的愛國故事對他影響深遠,在教育后代的過程中,他更是十分重視他們的愛國情感。來到祖父當年殉難的地方,仿佛目睹了那段慘無人道的慘案發(fā)生過程,心情久久難以平復,更深刻地意識到,只有國強才是維系和平的重要保障。年輕人在參觀紀念館的過程中,更要不斷警醒自己。
追悼會后,烈士子女與市民代表在二樓展廳進行了參觀。蔡公期老人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參觀的過程中表情凝重,他說, “3歲時堂兄陪孫中山先生來北京就醫(yī),曾經(jīng)抽時間來過我家,聽母親說,堂兄非常喜歡我,還抱了我。6歲時驚聞堂兄殉難,國仇家恨,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種子。我時刻告訴自己,要以堂兄為榜樣,學習他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雖然已經(jīng)多次來濟南參加紀念活動,但這一次的感覺尤其不同。他表示,此次前來的不同還在于,“緬懷故人的同時,也不能忘卻那段恥辱的歷史,希望年輕人能夠意識到,只有發(fā)憤圖強才能促進祖國的強大,國富則民強,才能避免‘五三慘案’再次重演。”
除了蔡公時的后人,與蔡公時一起遇難的其他17位遇難者的后人也來參加了紀念館的開館儀式。張鴻漸之女因為現(xiàn)場看到很多歷史資料,禁不住當場落淚。67歲的舒先生與老伴、外甥女從湖北遠道而來,他的身份是張鴻漸的外甥女婿。舒先生的情緒很激動,由于室內(nèi)人多吵鬧,他特意把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叫到外面陽臺講話。他手中有一疊用報紙包裹的資料,展示了張鴻漸生前的照片以及殉難后的紀念史料。舒先生表示,接到濟南這邊的邀請,他們?nèi)叶己芗樱茉谖迦龖K案原址上重建紀念館是緬懷烈士們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他還說道,張鴻漸對他們?nèi)业挠绊懯巧钸h的,濟南能夠如此重視和重修紀念館,作為烈士后人,他們表示欣慰。但是,對于展館中的細節(jié),他們也提出了一些待修改完善的地方,比如張鴻漸的家鄉(xiāng)是湖北,在介紹中卻寫成了當時的家庭住址南京,希望下次再來的時候能夠看到更正。同時,他們還希望,紀念館的開放能夠讓更多的民眾了解“五三慘案”,時刻提醒大家不忘國恥。
91歲的蔡今任在參觀過程中一直格外認真,在兒子、女婿的陪伴下,仔細閱讀展館中的文字介紹??吹蕉嗄昵暗囊粡埡嫌?,他還忍不住拉小孫子過來,跟圍在一旁的參觀者介紹說,當年的小孫子被母親抱在懷里,二十幾年后,小孫子已經(jīng)是臺灣“清華大學”的博士生了。說到情深之處,他又跑到隔壁展廳,指著一張他五歲那年與父母親的合照,眼中泛著淚光。
今年90歲的陳振民先生走路已經(jīng)顫顫巍巍,他拄著拐杖來觀看展覽的。老人以前是《解放日報》的記者,曾經(jīng)報道過多次有關(guān)抗日戰(zhàn)爭的戰(zhàn)況。陳老先生說:“我小時候就在課本上看到‘五三慘案’的歷史,觸目驚心,今天一定要來看一看。”
77歲的左紹德老人是“五三慘案”遇難者的家屬,談起這段歷史,左紹德非常激動。退休后,左紹德還加入山東省攝影協(xié)會。每年的5月3日,他都會去各個紀念活動現(xiàn)場拍攝照片,刻錄成光盤,捐獻給“五三慘案”紀念館。
對于濟南人對蔡公時烈士的感情,蔡家后人都十分感慨和欣慰。蔡公期介紹:“濟南人都非常了解那段歷史,而且對堂兄充滿敬意。”一次,蔡公時的親友來濟南,想要參觀一下紀念碑,公交司機和售票員熱情指路。來到趵突泉公園后,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沒有收取門票,就讓他們進去了。蔡今任也多次表達了對紀念館設(shè)立的欣慰之情。“濟南有關(guān)方面對此十分重視,在當年父親殉難地建立了紀念館,給人們一個緬懷先烈的地方,我們兄妹表示感謝。”
今天是紀念館初次開放,許多市民通過電視、報紙了解到消息自發(fā)趕來,參加烈士追思會。盡管天氣很熱,但沒有擋住市民的腳步。在紀念館還未開門時,就有市民趕到現(xiàn)場,百余人參加。追思會舉行時,展館內(nèi)聚集了百余名參觀者,蔡公時紀念館開館當日共迎來近4000名參觀者。
5月3日上午10:00,防空警報準時響起。凄厲的警報聲長時間盤旋在人們頭上,提醒人們毋忘國恥,記住84年前的今天發(fā)生在這座小樓里那慘絕人寰的一幕,這是濟南自建立防空警報試鳴制度以來的第14次試鳴。
我們銘記!我們紀念!只有牢記歷史,才能珍惜現(xiàn)在。
錚錚鐵骨,浩然正氣,不應(yīng)該只屬于蔡家,它還屬于整個民族和整個國家。
蔡公時先生及“五三慘案”中所有英烈精神永存!